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
1.疼痛
痛风发作时,患者会突然感到关节剧痛,通常在夜间发作,疼痛会逐渐加剧,在12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
2.红肿
受累关节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皮肤温度升高,触之有明显的压痛。
3.发热
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9℃以上。
4.功能障碍
痛风发作时,患者的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甚至无法行走。
需要注意的是,痛风发作时,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受累关节负重,抬高患肢,以减轻疼痛。同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此外,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以促进尿酸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