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肺栓塞的病因可分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羊水栓塞及其他栓塞,对于高危人群应采取预防措施,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1.血栓栓塞
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类型,栓子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等因素,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2.脂肪栓塞
多发生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或烧伤后。脂肪栓子进入肺动脉后,可引起肺栓塞和相应的临床表现。
3.空气栓塞
常见于医源性操作,如人工气胸、气腹、心肺复苏时人工通气等。如果操作不当,空气可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空气栓塞。
4.羊水栓塞
是分娩过程中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后,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孕产妇死亡。
5.其他栓塞
除了上述类型,还有肿瘤栓塞、寄生虫栓塞、异物栓塞等少见病因。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存在肺栓塞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卧床、手术、恶性肿瘤患者等,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早期下床活动、使用抗凝药物等,以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此外,对于孕妇,羊水栓塞的风险较高,医生在进行分娩时应密切监测产妇的情况,一旦出现羊水栓塞的症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
总之,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因多样。对于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和监测。对于出现可疑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