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骨骼有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1.颅骨
颅骨是包围和保护大脑、眼睛、耳朵等重要器官的骨骼结构。它由22块骨头组成,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保护大脑和脑干,而面颅则构成面部轮廓和容纳五官。
2.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脊柱、胸骨和肋骨。脊柱由多个椎骨组成,是身体的支撑柱,同时也是神经传导的重要通道。胸骨和肋骨则共同构成胸廓,保护心脏和肺脏等内脏器官。
3.四肢骨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其中上肢骨由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和手骨组成,负责上肢的运动和支撑;下肢骨则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它们共同支撑身体重量,实现行走、奔跑等下肢运动功能。
骨骼的首要功能是支撑身体,使人体能够保持直立姿势。同时,骨骼还保护着内脏器官,如心脏、肺脏、大脑等,免受外界冲击和损伤。而且,骨骼与肌肉、关节协同工作,实现人体的各种运动。骨骼作为杠杆的支点,使肌肉能够产生有效的力量,推动身体进行各种复杂的动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会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如骨质疏松、关节炎等,这些疾病不仅影响身体的运动功能,还可能引发疼痛、骨折等严重后果。因此,保持骨骼健康需要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如均衡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进行适量的负重运动、避免不良姿势和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