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病因包括外力作用、年龄因素、积累性劳损、骨骼疾病、其他因素等。
1.外力作用
直接暴力,如车祸、跌落、撞击等直接作用于骨骼的暴力,会导致骨骼在受力处发生骨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间接暴力,如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肉收缩等方式,使肢体受力部位的远处发生骨折。例如,跌倒时以手掌撑地,力量传导至上肢,可能导致桡骨远端骨折或肱骨髁上骨折。
2.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密度和强度会逐渐降低,尤其是老年人,其骨质疏松和骨弹力下降显著,因此更容易发生骨折。
3.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特定部位,可逐渐导致疲劳性骨折。例如,长距离行走可能导致第2、3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4.骨骼疾病
某些骨骼疾病会使骨骼组织变得脆弱易折,如骨质疏松症、骨肿瘤、骨髓炎等。这些疾病降低了骨骼的弹性和抗压能力,使得骨骼在正常活动或轻微外力下即可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5.其他因素
骨骼系统的长期缺血、营养不良、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肌肉萎缩等,都会降低骨骼的稳定性和抵抗力,增加骨折的风险。长时间的压力或过大的重力对骨骼的持续作用,如长期卧床不活动、过多的体重负荷等,也可能导致骨折。
骨折后需及时就医,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规范治疗,以免疾病持续进展,影响预后或日常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