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由于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腋下温度大于37.3℃的现象。发烧常见的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肺结核、脑炎等。
1、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患者免疫力下降,机体在受凉、淋雨后容易受到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的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烧、鼻塞、打喷嚏、咳嗽等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且经过积极治疗可以痊愈,所以不用担心。
2、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多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产生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发烧的现象。
急性胃肠炎多为自限性疾病,无需过度担心。若病情较为严重,应及时治疗,以免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并发症。治疗期间注意饮食清淡,忌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于患者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如果患者抵抗力较差,接触肺结核患者,吸入散播在空气中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则可引起肺结核,表现为发烧、乏力、盗汗、咳嗽、咯血等。
肺结核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进行用药,一般预后较好,如果患者经常随意停药、漏药等,会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会使肺结核病情加重,可能会演变成播散性疾病,比如肠结核、脑结核等。
4、脑炎
脑炎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病毒感染或是受到细菌、真菌等病菌感染脑实质所引起的炎症性疾病。脑炎患者会出现发烧、肢体抽搐、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嗜睡等症状。
脑炎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干预,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治疗,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昏迷、癫痫,甚至脑疝等,还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发烧除上述病因外,还可能与淋巴瘤、白血病等原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