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象一般是指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发烧即发热,白细胞计数不高但是发热可能是激素水平变化、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结核病等原因引起,需要针对原因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
1.激素水平变化
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孕激素分泌增加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导致基础体温升高0.3-0.5℃。此时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属于生理性现象。
一般情况下,无需进行特殊处理。若感觉身体发热不适,可以使用32-34℃的温水进行擦浴,有助于降低体表温度,缓解月经期间的不适感。
2.上呼吸道感染
当机体受到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激活炎症反应。但白细胞总数可能因病原体特性或个体差异保持正常。
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意见下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利巴韦林胶囊以及恩替卡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促进病情的恢复。
3.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病情发作期间,病毒或过敏原刺激支气管黏膜时,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局部炎症反应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能不升高。
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片、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调节体温中枢功能,从而改善发热症状。
4.肺炎
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时,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释放IL-6炎症介质,会导致患者体温升高,但白细胞升高不显著。
肺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嘱咐下使用阿莫西林分散片、头孢地尼分散片、青霉素V钾片等,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帮助体温恢复正常。
5.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机体免疫反应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外周血白细胞可能正常或轻度减少。典型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乏力,但白细胞计数常无显著变化。
结核病患者需要秉承医生的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片、吡嗪酰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破坏结核杆菌的细胞壁合成,直接杀灭结核杆菌或抑制其繁殖。
需要注意,如果患者体温>39℃持续24小时以上,还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