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低即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低血压的危害不容小觑,可能导致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甚至影响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以下是关于低血压的一些知识和建议。
1.低血压的症状有哪些?
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头晕、乏力、心悸、眼前发黑等轻微症状。
严重时会出现精神疲惫、头痛、头晕、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2.低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长期低血压会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减退,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使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
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病人生活质量。
3.低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病理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即从平卧位到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或长时间下蹲突然起立时,会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晕厥。
症状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等。
4.低血压应该如何治疗?
生理性低血压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应定期监测血压,避免使用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病理性低血压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症状。
轻者可采用饮食疗法,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同时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
增加营养,吃些有利于调节血压的滋补品,如人参、黄芪、生脉饮等。此外,适当喝些低度酒也可提高血压。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体育锻炼无论对高血压或低血压都有好处。
为防止晕到,老年低血压患者平时应注意动作不可过快过猛,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一点。排尿性低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在排尿时最好用手扶住一样较牢固的东西,以防摔倒。
药物治疗,可选用米多君、利他林、麻黄素等升压药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及C,以改善脑组织代谢功能。
5.低血压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适当加强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防止过度疲劳,因为极度疲劳会使血压降得更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适当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减少直立性低血压的发作,老年人锻炼应根据环境条件和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如太极拳、散步、健身操等。
每餐不宜吃得过饱,因为太饱会使回流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低血压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饮些淡盐开水,或吃稍咸的饮食以增加饮水量,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适量饮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
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过热、过冷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而导致血压升高,在温暖的环境中洗浴,时间不宜过长。
尽量少服用或不服用血管扩张剂,这类药物可加快心率,降低血压,老年人慎用。
积极防治慢性病,对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的治疗,可减少血管硬化的发生,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定期监测血压,对无症状的低血压患者,建议定期测量卧、立位血压,以便明确低血压的类型。
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耐受性差,必须采取预防措施,禁忌久站或久坐,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一点。此外,弯腰后不可突然站起,重体力劳动不宜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