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虚湿热的中药有黄芩、黄连、黄柏、薏苡仁、泽泻、茯苓、白术、苍术、车前子、藿香。
1.黄芩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痞满、泻痢、黄疸等症状。
2.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3.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4.薏苡仁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所致的泄泻、水肿等症状。
5.泽泻
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用于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6.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7.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8.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9.车前子
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10.藿香
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需要注意,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中药师。同时,脾虚湿热的治疗也需要综合调理,包括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在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薏苡仁等。此外,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