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症状会因为发作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可以分为急性发作期、间歇发作期、慢性痛风石病变期、肾脏病变几个阶段,具体症状如下:
1.急性发作期
多数患者发作前无明显征兆,或仅有疲乏、全身不适和关节刺痛等。典型发作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小时左右达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侵犯单关节,部分以上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的病程中,部分患者累及该部位。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肩、髋、脊柱和颞颌等关节少受累,可同时累及多个关节,表现为多关节炎。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和恶心等全身症状,可伴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等。
2.间歇发作期
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或遗留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脱屑,称为间歇期。此后可再发,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加重。
3.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是长期显著的高尿酸血症,大量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结果。皮下痛风石发生的典型部位是耳廓,也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鹰嘴、跟腱、髌骨滑囊等部位。外观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皮肤表面菲薄,破溃时可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于耳郭的皮下痛风石,常被误认为耳廓软骨炎,破溃后可形成瘘管,豆渣样物质排出,经年不愈。初次发生皮下痛风石的平均年龄为49岁,痛风石的检出率在原发性痛风患者中为20%~81%。
4.肾脏病变
尿酸盐肾病尿酸盐肾病的发生率仅次于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盐肾病、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尿酸性肾石病原发性痛风患者20%~25%有尿酸性肾石病,部分患者甚至是以尿酸性肾石病为首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