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是一种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此病的原因、危害、诊断以及治疗、监测如下:
1.原因
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之一。当肾脏发生病变时,可能会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水钠潴留、肾脏分泌降压物质减少等,从而引起高血压。
2.危害
肾性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脑血管等重要器官的负担,加速这些器官的损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长期未控制的肾性高血压还可能导致肾功能恶化,甚至肾衰竭。
3.诊断
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来诊断肾性高血压。其中,肾脏超声、肾功能检查、尿常规等检查对于发现肾脏病变非常重要。
4.治疗
治疗肾性高血压的关键是针对肾脏疾病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采取降压治疗来控制血压。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此外,还需要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监测
肾性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等。
肾性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控制血压,保护肾脏功能,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