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不能自愈,诊断后必须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瘘管切开术、肛瘘切除术等,术后需注意护理和饮食。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肛瘘不能自愈,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诊断为肛瘘后,必须手术治疗。
肛瘘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以下是一些简单的判断方法:
1.肛门周围有外口:肛瘘通常会在肛门周围形成一个或多个外口,这些外口可能会有脓液或分泌物排出。
2.肛门疼痛:肛瘘可能会导致肛门疼痛,尤其是在排便时。
3.肛门瘙痒:肛瘘周围的皮肤可能会因为分泌物的刺激而出现瘙痒。
4.肛周脓肿:肛瘘可能会并发肛周脓肿,表现为肛周红肿、疼痛。
5.瘘管形成:通过指诊、肛门镜等检查,可以发现瘘管的存在。
6.探针检查:医生可能会使用探针插入瘘管,以确定瘘管的深度和走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肛瘘,最终的诊断需要依靠详细的检查和医生的临床经验。对于疑似肛瘘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肛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肛瘘初期或病情较轻的患者,主要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坐浴等。手术治疗是肛瘘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可选择瘘管切开术、肛瘘切除术等。
肛瘘手术后需要注意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同时,要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总之,肛瘘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如果出现肛门周围的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