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需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影响听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儿童患者需特别关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和耳部清洁。
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炎症,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中耳炎若治疗不当,可遗留鼓膜穿孔、中耳粘连症、鼓室硬化或转变为分泌性中耳炎等,严重影响听力。因此,中耳炎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止病情迁延不愈。以下是一些治疗中耳炎的方法: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4.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5.中医治疗:中医认为,中耳炎的发生是由于风热邪毒侵袭耳窍,或因肝胆湿热火毒上攻于耳所致。治疗中耳炎应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中耳炎患者的家长应特别关注孩子的病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因为儿童的耳部结构尚未发育成熟,中耳炎可能会对其听力造成严重影响。此外,中耳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进水及用力擤鼻。同时,应戒除挖耳等不良习惯,避免中耳炎的复发。
总之,中耳炎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止病情迁延不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进水及用力擤鼻。同时,应戒除挖耳等不良习惯,避免中耳炎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