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子宫内膜损伤、激素失衡及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引起,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盆腔炎、不孕症等并发症。
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子宫内膜发生的炎症。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导致子宫内膜炎的最常见原因。细菌可以通过性行为、分娩、宫腔操作等途径进入子宫,引起炎症。常见的病原菌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
2.子宫内膜损伤:子宫内膜损伤是子宫内膜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刮宫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宫腔操作,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受损,细菌易于入侵。此外,分娩时胎盘、胎膜残留,也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炎。
3.激素失衡:激素失衡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例如,长期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可使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病风险。
4.其他因素:子宫内膜炎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免疫力下降:全身或局部免疫力下降,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使细菌易于感染子宫内膜。
宫腔内异物:如宫内节育器、子宫托等,可能刺激子宫内膜,导致炎症发生。
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等:这些病变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血液循环障碍,有利于细菌滋生,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病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子宫内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盆腔炎、不孕症等。因此,一旦出现下腹痛、白带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不洁性行为,也是预防子宫内膜炎的重要措施。对于孕妇来说,分娩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产后应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此外,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