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前方经鼻孔通外界,后方经鼻后孔通咽腔,每侧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具有呼吸、嗅觉、共鸣、反射等生理功能,鼻腔疾病常见,影响生活质量,需重视,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
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觉器官,位于颅前窝、眶内下和口腔顶之间,属于呼吸系统。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前方经鼻孔通外界,后方经鼻后孔通咽腔。每侧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个部分。
鼻前庭是指由鼻翼所围成的扩大的空间,内面衬以皮肤,生有鼻毛,有滞留吸入尘埃的作用,此外皮肤与软骨膜紧密相贴,容易发生疖肿。
固有鼻腔是指鼻前庭以后的部分,其形态与颅腔底面的结构相适应,每侧鼻腔有上、下、内、外四个壁。
上壁即颅前窝的一部分,较狭窄,与筛窦仅以薄骨板相隔,故筛窦炎症或肿瘤可侵入颅内。
下壁即口腔顶,借此与口腔相隔。
内侧壁为鼻中隔,由骨性鼻中隔和鼻中隔软骨共同构成,鼻中隔的前下部黏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吻合丛,称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外侧壁有三个鼻甲,由上而下依次增大,各鼻甲下方的间隙称为鼻道,分别有鼻泪管、上颌窦、筛窦开口于其中。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后上方的为蝶筛隐窝,蝶窦开口于此。
鼻腔黏膜按其性质可分为嗅部和呼吸部。嗅部位于上鼻甲以上及其相对的鼻中隔部分,呈淡黄色或苍白色,内含嗅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呼吸部位于其余部分,呈红色,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能温暖、净化和湿润空气。
鼻腔还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功能、嗅觉功能、共鸣作用、反射功能等。
呼吸功能:鼻腔是呼吸道的门户,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空气的作用,同时还能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肺部。
嗅觉功能:鼻腔内的嗅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共鸣作用:鼻腔的形状和结构对声音的共鸣有一定的影响,能使声音变得更加宏亮和清晰。
反射功能:鼻腔内有许多反射神经,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调节和保护,如喷嚏反射、咳嗽反射等。
鼻腔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出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出现鼻腔不适、流涕、鼻塞、鼻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和治疗。此外,鼻腔疾病也可能与全身疾病有关,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鼻腔疾病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儿童的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和手术治疗。老年人的鼻腔黏膜萎缩,血管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鼻出血,治疗时应注意止血和预防感染。孕妇的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发生鼻塞和鼻出血,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总之,鼻腔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鼻腔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和治疗。同时,特殊人群的鼻腔疾病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