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好发于2岁以下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好发于2岁以下儿童,尤以4~10个月婴儿多见,春秋季发病较多。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
肠套叠的腹痛为阵发性,发作时患儿哭闹不安,面色苍白,拒食,继之出现呕吐,呕吐物为奶块或食物残渣,其后可排出果酱样黏液血便。患儿常于发病后6~12小时出现腹部肿块,肿块位于右上腹或上腹,呈腊肠样,光滑,有压痛,稍可活动。当套叠复位后,肿块可消失。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通常会通过腹部X线检查或超声检查等方式来确诊。一旦确诊为肠套叠,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等。
对于肠套叠患儿,家长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无呕吐、腹痛加剧、腹胀等情况。同时,要注意保持孩子的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肠套叠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