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母乳性黄疸没有妙招,通常可通过停喂母乳、光照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帮助消退。
去母乳性黄疸没有妙招,通常可通过停喂母乳、光照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帮助消退。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1~3个月仍有黄疸,胆红素可高达256.6~342μmol/L,婴儿一般状态良好,吃奶好,生长发育正常。如果胆红素值不是特别高,可继续母乳喂养,监测胆红素水平;如果胆红素值较高,可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人工喂养,同时给予光照治疗和药物治疗,胆红素值多可在1~2周内降至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进行鉴别,如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如果胆红素值持续升高或消退后再次升高,或婴儿出现精神萎靡、拒食、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以免延误病情。
此外,母亲在停喂母乳期间,应注意吸出乳汁,以免影响乳汁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