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幽门螺杆菌首先应该做好预防措施,若不慎导致感染,还需进行治疗。
一、预防
方法包括日常预防、饮食预防、其他预防等。
1、日常预防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可通过不洁餐具、手、粪便等途径发生传播,所以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及时洗手。已有家庭成员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则与其生活在一起的人员很容易被感染,应定期去医院体检,及早防治。
2、饮食预防在集体用餐时应实行分餐制、公筷制,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家长也不宜将食物咀嚼后喂给宝宝。平时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尽量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肉类食物应煮熟,杜绝吃生肉。
3、其他预防如果是内镜室和消化科的医务人员,应做好消化内镜消毒工作,以免交叉感染。
二、治疗
如果患者因饮用水不洁、使用不洁餐具等因素诱发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病情持续进展,引起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熬夜,吃饭时应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调节自身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情绪不宜波动较大。
2、药物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上主要采取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即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比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这四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临床症状,但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3、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根除,只有少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比如难治性溃疡、复合性溃疡、胃反复出血等。
一旦确诊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尤其是出现胃部不适时,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有治愈的可能,无需过度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