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即发热,腋下37.8℃算发热。
一般情况下,人体腋下温度的正常范围为36.0~37.0℃,超过正常范围上限就属于发热,所以腋下37.8℃算发热,但属于低热。
引起低热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手术创伤、炎症感染、血液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需要进一步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检查明确病因,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另外,应激、剧烈运动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低热,但一般是暂时性的,去除不良因素影响后体温会自行恢复正常。
腋下37.8℃时,一般可以选择物理降温的方式使体温下降。比如使用温水擦拭脖颈、腋下、腹股沟等位置,有助于促进热量散发,降低体温。也可以使用毛巾包裹冰袋放在以上部位冷敷15-20分钟,间隔30分钟重复进行一次,降低体温。
由于腋下37.8℃属于低热,没有达到用药指征,所以一般不需要使用退热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需要注意,如果患者之前有过高热惊厥史,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出现腋下37.8℃现象时,建议及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以便及时控制住体温,避免体温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造成高热惊厥,对脑细胞造成损伤。
发热时需要注意休息,多喝水,至少保证每天2000ml的饮水量,有助于增加尿量,排出体内的热量和毒素。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比如米粥、蔬菜汤、鸡蛋羹等,既能够补充营养,又不会增加消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