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板通常指足底,老年人足底疼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拇外翻或扁平足等因素有关,根据这些原因可给予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疾病详情及治疗方式如下:
1、不良生活方式
老年人长时间行走或久站后,由于人体重力压迫足底,可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足底肌肉中代谢废物增多,进而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疼痛。
通常在适当休息或按摩足底后,不适症状可逐渐减轻,不必过于担心。
2、拇外翻
如果老年人存在拇外翻,由于拇指畸形导致其负重能力下降,可造成其余脚趾在行走或站立过程中的负重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继而引起足底前部疼痛。
老年人可考虑佩戴拇外翻矫形器、分趾垫等支具进行治疗,以矫正拇指畸形,平时还需要选择宽松、合适的鞋子,减少足部活动,避免病情加重。其次,疼痛严重时,可遵医嘱选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塞来昔布等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经药物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在老年人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比如截骨术、关节融合术等,以改善拇指畸形。
3、扁平足
扁平足是一种以足内侧纵弓塌陷为主的畸形。患有该病的老年人,其足底基本是平的,当站立时,足底内侧可直接触地,容易造成足底筋膜紧张、痉挛,从而引起疼痛。
一般可选择扁平足矫形支具治疗,以垫高足底,改善站立和行走姿势。疼痛明显时,还可遵医嘱选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或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加以止痛。如果症状较重,在老年人身体素质良好的情况下,还可给予手术治疗,比如软组织转移修复术、骨性手术等,以改善足弓畸形。
除以上原因外,此类症状还可能与跟骨骨折有关,可给予石膏固定、镇痛治疗或手术治疗。建议老年人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