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容易怀孕,主要和卵子排出、精子存活与受精机会增加、生理条件适宜、激素水平调节、免疫系统调节等因素有关。
1.卵子排出
排卵期是指女性月经周期中卵子从卵巢释放出来的时间段,通常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的前14天左右。排卵期阶段,女性体内会释放出成熟的卵子。此时,如果有精子进入女性体内,两者结合受孕的概率会增加。
2.精子存活与受精机会增加
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的存活时间大约为3天,因此,如果在排卵期前后发生性行为,精子可以在卵子释放时已经存在于输卵管中,从而增加受孕的机会。
3.生理条件适宜
排卵期时,女性宫颈黏液变得稀薄,利于精子通过。同时,子宫内膜的状态也会改变,能够为受精卵的着床提供良好的环境。这些生理条件的改变,进一步提升了排卵期受孕的可能性。
4.激素水平调节
排卵期阶段,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此时雌激素水平达到峰值,能够促进宫颈黏液分泌增加,形成拉丝度长且易于精子穿透的黏液栓。这种激素水平的调节有助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从而提高受孕机会。
5.免疫系统调节
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会对非自身细胞产生防御机制。但在排卵期阶段,女性身体会适度降低对异物的攻击性,确保精子能够在体内安全地移动直至与卵子结合。
如果处于非排卵期,即使有性行为,也不会有卵子与精子结合,所以会导致受孕的几率比较低。如果考虑备孕,也建议避免吸烟、饮酒,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怀孕的几率也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