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屎即排便,小孩排便有血一般是便秘与肛裂、食物过敏、感染因素等引起的,需针对具体原因规范处理。
1.便秘与肛裂
小孩大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度,可能导致肛周皮肤黏膜损伤,形成肛裂,进而出现排便有血的症状。
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适当吃点火龙果等有助于缓解便秘的水果。在孩子大便后及时清洁,可以一天2次的坐浴,有助于局部皮肤黏膜破损的恢复。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便药物,如乳果糖口服液。
2.食物过敏
部分小孩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蛋白、鸡蛋等,过敏后肠壁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溢出,导致排便有血。
可进行过敏原测试,明确过敏食物。避免食用过敏食物,如牛奶蛋白过敏者可选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和锌剂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如苯海拉明、氯化锌等。
3.感染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肠炎、痢疾等,导致肠黏膜受损,出现排便有血的症状。
患者可根据大便化验结果,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氧氟沙星。还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