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肛周破皮可能与腹泻、湿疹、尿布皮炎等因素有关,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详情如下:
1、腹泻
新生儿因腹部受凉、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因素发生腹泻,可导致大便次数增加,肛周反复受到粪便刺激后可发生破损。
家长可以遵医嘱给新生儿服用蒙脱石散、黄连素、双歧杆菌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腹泻症状。腹泻痊愈后,肛周破皮现象可逐渐愈合,家长无需过度担心。平时应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新生儿腹部受到寒冷刺激。
2、湿疹
肛周湿疹的发生与创伤、遗传、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新生儿发生该病后,也可能会出现皮肤破皮现象。
家长可以遵医嘱给新生儿外用曲安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膏进行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同时要做好卫生工作,保持肛周皮肤清洁。该病经过规范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3、尿布皮炎
新生儿尿布皮炎与未及时更换尿布有关,该病可导致肛周部位出现红斑、水疱,严重时可导致皮肤破皮。
家长可以遵医嘱给新生儿使用炉甘石洗剂、鞣酸软膏、氧化锌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受损皮肤恢复。家长平时应勤换洗尿布,并选择透气性强、吸水性强的尿布。
新生儿出现肛周破皮,家长应及时带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经过规范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改善,家长无需过度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