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
一、功效与作用
1.促进代谢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2.排出毒素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试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从而排除体外,减轻肝脏的负担,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
3.舒筋通络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的因扰。这是因为人体的“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筋膜、腱鞘、滑膜等)受损伤时,肌肉会处于紧张、收缩甚至痉挛状态,出现疼痛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就人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从而加重病情;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紧张,在明显减轻疼痛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复。
4.调整阴阳中医十分强调机体阴阳关系的平衡。刮痧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平衡。
二、使用禁忌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2.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3.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4.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5.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引起虚脱。6.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7.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三、使用方法
1.拿刮板法用手掌握着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
2.刮试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3.补刮泻刮一般来讲,顺着经络的走行进行刮拭,即为补刮;逆着经络的走行进行刮拭则为泻刮。
4.刮痧时间每次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种病症的原则。每个病症需连续刮5~7次,一般每两次之间间隔3~6天。
四、识别技巧
1.看皮肤颜色痧象可分红色、紫红色、青色、黑色等。红色代表着身体正常或亚健康;紫红色代表供血不足、缺氧;青色代表经络不通、风邪、湿症;黑色代表毒素堆积。
2.看痧的形态痧像多为粟米状,或片状、块状、条索状等。颜色、形态不同,代表的病症也不同。
3.凭感觉如果刮拭时出痧很快,说明身体比较健康;如果出痧较慢,说明身体比较虚弱;如果不出痧,说明身体经络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