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隐血可能是消化道疾病、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大便隐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下均不能证实的出血。引起大便隐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消化道疾病:
食管、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出血:见于食管炎、食管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空肠吻合口溃疡等。
小肠出血:如肠结核、局限性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小肠肿瘤、肠套叠等。
结肠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
直肠出血:如痔、肛裂、直肠癌等。
2.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时,可引起十二指肠溃疡。
胆道出血:如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手术后、肝癌、肝脓肿等。
3.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其他:如尿毒症、应激性溃疡、严重感染、维生素C缺乏症、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需要注意的是,大便隐血试验虽然是一种简单、方便、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情况下,大便隐血试验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因此,如果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如胃镜、结肠镜、小肠镜等,以明确病因。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有消化道疾病家族史等,更应重视大便隐血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总之,大便隐血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症状,可能提示多种疾病。如果出现大便隐血,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