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常见诱因有受寒、淋雨、醉酒或全身麻醉手术后、镇静剂过量等。典型者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咳嗽、咳血痰、胸痛,呼吸困难。自然病程大致1~2周。
1.病变分期
充血水肿期:发病后1~2天,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物,其内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红色肝样变期:一般为发病后的3~4天,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仍处于扩张充血状态,而肺泡腔内则充满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肉眼观,病变肺叶肿胀,重量增加,呈暗红色,质地实如肝脏,故名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内充满大量纤维素交织成网,其中有多量中性粒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和红细胞。肉眼观,病变肺叶明显肿胀,质实如肝,切面颗粒状,灰色,故名灰色肝样变期。
溶解消散期:发病后1周左右,此时机体的防御功能显著增强,病菌消灭殆尽。肺内实变病灶中的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并释放出大量蛋白水解酶将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溶解吸收。肺组织质地变软,病灶逐渐消失,肺功能和结构恢复正常。
2.并发症
肺肉质变:由于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渗出物不能完全被溶解吸收,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使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为肺肉质变。
感染性休克:大叶性肺炎可并发感染性休克,多见于老年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表现为血压降低、四肢发冷、多汗、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
3.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一经诊断即应立即开始抗菌药物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
支持疗法: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流量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时处理高热、胸痛等症状。
4.预防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易患人群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