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包括节律控制、心率控制、预防血栓栓塞、治疗原发病和诱因等。
1.节律控制
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对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或有症状且左心房内径<55mm的患者,应尝试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复律、电复律或导管射频消融术。
控制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或不适合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患者,应控制心室率,使其在静息时<110次/分,中度运动时<130次/分。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
2.心率控制
控制心室率:对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或有症状且左心房内径≥55mm的患者,应控制心室率,使其在静息时<110次/分,中度运动时<130次/分。
节律控制与心率控制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心功能、合并疾病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预防血栓栓塞
抗凝治疗:所有房颤患者,无论是否有血栓栓塞风险,均应接受抗凝治疗。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
非药物抗凝治疗:对于有抗凝禁忌或出血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可考虑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4.治疗原发病和诱因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等。
纠正诱因:如戒烟、戒酒、控制体重、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5.其他治疗
直流电复律:适用于紧急情况,如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导致低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植入心脏起搏器:对于房颤伴长间歇或有起搏器适应证的患者,可植入心脏起搏器。
导管消融术:对于部分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法。
心房颤动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以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