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者适合食用山药、薏苡仁、芡实、白扁豆、南瓜、红薯、胡萝卜、菠菜、猪肚、红枣等食物。
1.山药: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肺虚喘咳等症状。
2.薏苡仁: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合脾虚湿盛者食用。
3.芡实:具有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作用,对脾虚久泻者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4.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湿滞、食欲不振等症。
5.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能补中益气、消炎杀菌、止痛。其所含的丰富果胶,可“吸附”细菌和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铅等,起到排毒作用。同时,果胶可保护胃部免受刺激,减少溃疡。可用南瓜煮粥或汤,滋养肠胃。
6.红薯:性平,味甘,补脾益气。《纲目拾遗》中记载其“补中,暖胃,肥五脏。”天寒食用,正气养胃,化食去积,兼可清肠减肥。很多人认为吃完红薯放屁多,其实是胃肠蠕动所致。不过,红薯内淀粉含量很高,吃完后会转为葡萄糖,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7.胡萝卜:性味甘平,中医认为它“下气补中,利脾膈,润肠胃,安五脏,有健食之效”。丰富的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能明目养神,增强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萝卜素属脂溶性,和肉一起炖最合适,味道也更好。
8.菠菜:味甘性凉,能润燥养肝,益肠胃,通便秘。《食疗本草》中称其“利五脏,通肠胃,解酒毒。”菠菜可促进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欲,助消化;丰富的纤维素还能帮助肠道蠕动,有利排便。不过,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碍钙质吸收,应避免与豆腐、紫菜等高钙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轻汆,除去草酸。
9.猪肚:即猪的胃,中医认为其“补虚损,健脾胃”。吃法也有很多,比如猪肚白术汤、肚丝炒白术、凉拌肚丝等。
10.红枣: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中养脾”的记载。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调理脾虚只是一种辅助方法,对于脾虚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还需要结合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同时,不同人体质不同,对食物的反应也各异,因此在选择食物时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有脾虚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