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临床表现有间歇性跛行、疼痛、皮肤发冷和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坏疽和溃疡以及其他症状。
1.间歇性跛行
这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在行走时,由于下肢肌肉缺血,会出现疼痛、疲劳、无力等不适感,被迫停止行走,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缓解,再次行走后又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的距离和时间因人而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疼痛
除了间歇性跛行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静息痛,即在休息时也会感到疼痛,尤以夜间为甚。这是由于血管狭窄严重,导致下肢组织严重缺血,无氧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疼痛严重时,患者常难以入睡,甚至需要使用止痛药来缓解。
3.皮肤发冷和苍白
由于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皮肤发冷、苍白的现象。这是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减少了热量散失,以维持核心体温。
4.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在病变部位,可触及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动脉血流减少,搏动减弱甚至消失。
5.坏疽和溃疡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下肢组织缺血严重,可能会发生坏疽和溃疡。坏疽是指组织坏死,溃疡则是皮肤或黏膜的破损。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截肢。
6.其他症状
除了下肢症状外,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还可能累及其他器官,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胸痛、头晕、偏瘫等。
需要注意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和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有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管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此外,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健康饮食等,对于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进展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