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主要包括密切观察病情、饮食、口腔、切开引流、心理等方面。
1.密切观察病情
观察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每4小时测量一次,直至病情稳定;观察局部症状,包括肿胀范围、皮肤温度、疼痛程度等,注意有无脓肿形成;观察口腔情况,观察口腔内有无异味、出血、溃疡等,保持口腔清洁。
2.饮食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果汁、粥等。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加重疼痛。鼓励病人多饮水,以保持口腔湿润,促进毒素排出。
3.口腔
用生理盐水或1%过氧化氢溶液漱口,每天3-4次,以保持口腔清洁。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用双氧水冲洗伤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凡士林纱条填塞伤口,每天更换敷料。
4.切开引流
协助医生在局麻下进行切开引流,切口应选择在波动最明显处。术后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避免打折、扭曲,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伤口换药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5.心理
病人因疼痛、肿胀等原因,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护士应关心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给予心理支持。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消除病人的顾虑,增强病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