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3+可能和生理因素、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肾肿瘤等相关,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生理因素
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因为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造成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到尿液当中,导致尿蛋白增多,甚至为3+。
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适当休息后就能得到改善。
2.泌尿系统感染
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时,因为炎症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肾脏损伤,导致蛋白尿,因此患者容易出现尿蛋白3+的情况。
泌尿系统感染多数和细菌感染相关,可以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能够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以缩短病程。在恢复期间,也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勤换洗内衣裤,以防止继发感染。
3.肾小球肾炎
患有肾小球肾炎时,因为炎症刺激常会影响肾脏正常的过滤功能,促使血液中的蛋白质更容易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中,进而引起尿蛋白3+。
患者需要保持饮食清淡,注意多休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遵医嘱使用环磷酰胺、泼尼松、硫唑嘌呤等药物,可以控制炎症,减轻肾脏损伤。
4.高血压肾损害
患有高血压时,如果未能及时得到控制,常会因为血管内压力增大,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影响肾小球功能,进而引起尿蛋白3+。
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缬沙坦、硝苯地平等药物,能够起到降血压的作用,间接减轻肾脏负担。同时也需要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入,避免水钠潴留。
5.糖尿病肾病
长期未控制良好的糖尿病可损害肾脏的血管和肾小球,导致蛋白质滤过增加,引发尿蛋白3+。
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阿卡波糖、格列齐特、二甲双胍等药物,可以起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若糖尿病肾病引起肾衰竭,一般需要通过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帮助清除人体内的代谢废物。
6.肾肿瘤
患有肾肿瘤时,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常会造成肾脏损伤,引发尿蛋白3+。
确诊后,需要通过微创手术、开放手术等将肿瘤进行切除。如果属于恶性肿瘤,可能还需结合放射治疗以及遵医嘱使用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顺铂等化疗药物,帮助杀死癌细胞,防止病情复发。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吃腊肉、炸串等高盐、油腻食物,同时避免抽烟、饮酒等,能够减少对肾脏的损伤。对于存在肾脏疾病家族病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进行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