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黏液一般是指大便黏液。大便黏液的颜色与引起大便黏液的原因有关,常见的原因包括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慢性血吸虫病等,具体如下:
1、细菌性痢疾
患者由于饮用被志贺菌污染的水、食用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等因素可导致细菌性痢疾,使直肠、乙状结肠出现炎症和溃疡,出现大便黏液。一般轻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粪便稀,有黏液,无脓血,呈现为黄白色;重型细菌性痢疾多为稀水脓血便,表现红色;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多排黏液脓血便,呈红色。
2、阿米巴肠病
患者由于生活环境不佳、自身抵抗力差等因素可使溶组织内阿米巴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寄生于结肠,损伤肠壁,引起溃疡性病灶,导致阿米巴肠病。患者可出现果酱样黏液脓血便,呈暗红色。
3、肠易激综合征
患者由于内脏敏感性高、胃肠动力学异常、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因素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症状,表现为糊状、粪量少、含大量黏液的无血便,呈黄白色。
4、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与遗传、肠道菌群失调、异常免疫反应、过度吸烟等因素有关,患者在早期会出现糊状便,无肉眼脓血,呈黄白色。当病变累及直肠、乙状结肠、肛门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此时呈红色。
5、慢性血吸虫病
患者皮肤直接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可导致血吸虫病,急性期患者未经治疗,无法自行缓解或者是反复感染,可转变为慢性血吸虫病,进而会出现脓血黏液便,呈红色。
正常大便中含有少量黏液,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患者大便黏液多,伴有异常颜色,建议到医院做大便常规检查、肠镜检查等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