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按其病因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及周围性甲减三类。
症状:
面色苍白,眼脸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痴呆,全身皮肤乾燥、增厚、粗糙多脱屑,非凹陷性水肿,毛发脱落,手脚掌呈萎黄色,体重增加,少数病人指甲厚而脆裂。
神经精神系统: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腱反射迟钝,跟腱反射松弛期时间延长,重者可出现痴呆,木僵,甚至昏睡。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低,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可并发冠心病,但一般不发生心绞痛与心衰,有时可伴有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重症者发生黏液性水肿性心肌病。
消化系统:厌食、腹胀、便秘。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胆囊收缩减弱而胀大,半数病人有胃酸缺乏,导致恶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
内分泌系统:女性月经过多,久病闭经,不育症;男性阳痿,性欲减退。少数病人出现泌乳,继发性垂体增大。
危害:
影响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胎儿和新生儿期。如果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在胎儿和新生儿期,会导致大脑发育障碍,出现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等症状。
影响代谢:甲状腺激素对代谢有重要影响,包括产热、能量消耗、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等。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导致代谢率降低,出现畏寒、乏力、便秘等症状。
心血管系统: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心率减慢、心脏扩大、心包积液等症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他:甲状腺功能低下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等,导致食欲减退、腹胀、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
治疗:
一般治疗: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食欲不振,适当补充稀盐酸。
替代治疗:左甲状腺素钠片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主要药物,补充人体正常生理所需的甲状腺素,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
病因治疗:如果甲状腺功能低下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手术等原因引起的,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预防:
及时治疗甲亢:甲亢患者如果治疗不彻底或停药后复发,容易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因此,甲亢患者应积极治疗,定期复查,避免复发。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感染等因素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因此,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感染。
合理饮食: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因此,应适当摄入含碘食物,避免过度摄入碘。
定期体检: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头颈部放疗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温馨提示:
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甲状腺功能的变化调整药物剂量。
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感染。
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适当摄入含碘食物,避免食用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食物,以免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在服用甲状腺素药物时,应避免与铁剂、钙剂、维生素C等药物同时服用,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在怀孕期间应注意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甲状腺功能的变化调整药物剂量,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