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延长中医辨证论治通常包括气虚证、阴虚血热证、湿热蕴结证、血瘀证、脾虚不摄症等。
1.气虚证
中医认为,气虚则统摄无权,会导致经血不能按时而止,从而引发经期延长。患者常表现为出血量多而色淡,质地稀薄,同时伴有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气虚症状。
针对气虚证,应以补气摄血为原则,遵医嘱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补气药物,以增强机体的统摄能力,使月经周期能够恢复正常。
2.阴虚血热证
阴虚血热证也是经期延长的一个重要证型。阴虚则生内热,热迫血行,导致经血妄行而延长。患者常表现为经期延长,出血量多而色红,质地黏稠,同时伴有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等阴虚症状。
治疗时,应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为原则,通常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选择生地、丹皮、玄参等滋阴凉血药物,以清内热而止血,使经期得以恢复正常。
3.湿热蕴结证
湿热蕴结于胞宫,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经血不能按时而止。患者常表现为经期过长、出血量多而色暗红,质地黏稠或有血块,同时伴有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异味等湿热症状。
湿热蕴结证通常需要以清热利湿、止血调经为原则,可以遵医嘱选用黄柏、苍术、泽泻、金龙胆草等清热利湿药物,以清除湿热,缓解月经不调的情况。
4.血瘀证
血瘀阻滞胞宫,影响经血的正常排出,导致经血淋漓不尽。患者常表现为经期延长,出血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有血块,同时伴有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等血瘀症状。
治疗血瘀证应以活血化瘀、止血调经为原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如桃仁、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以消散瘀血,使月经期得以休止。
5.脾虚不摄症
中医认为,脾主统血,脾虚则统摄无权,导致经血不能按时而止。患者常表现为经期延长,出血量多而色淡,质地稀薄,同时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等脾虚症状。
治疗时,应以健脾益气、摄血调经为原则,选用如党参、白术、山药等健脾益气药物,以增强脾的统摄能力,从而使月经变得规律。
需要注意,若是月经期难以恢复正常,应及时前往医院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以便明确病因,对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