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口疮,即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可以从原因、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1.病因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功能低下时,容易引发感染。此外,不注意口腔卫生、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症状
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形似奶块,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患儿可能会有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等表现。
3.诊断
通常根据典型的口腔症状即可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如真菌涂片或培养等,以明确病原菌。
4.治疗
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抑制真菌生长。严重者需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伊曲康唑。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纠正可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
5.预防
日常要注意合理喂养,保持营养均衡。注意奶瓶、奶嘴等喂养器具的清洁和消毒。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要密切观察口腔情况,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要加强护理,提高免疫力。
鹅口疮虽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也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或引起其他并发症。同时,做好预防工作对于减少白口疮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