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高血压可能没有明显感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头胀、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耳鸣等症状,但这些症状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不一定是高血压导致。因此,即使没有症状,也应该定期测量血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1.改善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减少钠盐、饱和脂肪、胆固醇摄入,增加钾摄入。
控制体重:推荐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BMI:18.5~23.9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适量运动: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限制饮酒。
2.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保持心情愉悦。
3.定期测量血压:建议每天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如果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4.遵医嘱服药:如果需要服用降压药物,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5.密切监测血压: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40/90mmHg。同时,高血压患者应避免血压过低,以免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
总之,初期高血压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也需要引起重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定期测量血压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如果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