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通常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降钙素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等。
1、双膦酸盐类药物
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这类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2、降钙素类药物
如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解骨痛。
3、雌激素类药物
适用于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可以促进骨形成,减少骨丢失。但使用时需注意禁忌症和副作用。
4、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如雷洛昔芬。这类药物对骨骼有雌激素激动剂作用,对乳腺和子宫内膜有雌激素拮抗剂作用。
5、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
如骨化三醇、阿尔法骨化醇等。这类药物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骨矿化,提高骨密度。
6、甲状旁腺素类似物
如特立帕肽。这类药物可以刺激骨形成,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在使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正确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并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