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胃镜下表现主要有肿块、溃疡、黏膜皱襞改变、色泽异常、蠕动减弱等,确诊需结合病理活检,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早期治疗效果较好,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1.肿块:胃黏膜表面可见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的肿块,表面可有溃疡形成。
2.溃疡:溃疡大小和形态不一,边缘不规则,底部凹凸不平,覆有污秽苔。
3.黏膜皱襞:胃黏膜皱襞中断、破坏,局部黏膜平坦或隆起。
4.色泽:病变部位的胃黏膜色泽与周围正常黏膜不同,可表现为苍白、潮红、红白相间等。
5.蠕动:病变部位的蠕动减弱或消失。
此外,胃镜下还可以观察到胃壁的增厚、僵硬,以及胃腔的狭窄等。
需要注意的是,胃癌的胃镜下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其他胃部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改变。因此,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对于高危人群,如年龄较大、有胃癌家族史、长期胃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在胃镜检查中发现异常,医生通常会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病理活检是确诊胃癌的唯一依据。
对于确诊的胃癌患者,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案应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制定。
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胃癌的预后至关重要。
总之,胃癌的胃镜下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需要结合病理活检才能确诊。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确诊的胃癌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