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等,可危及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常可危及生命。
1.疼痛
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诱因多不明显,且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
2.全身症状
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
3.胃肠道症状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4.心律失常
见于75%~95%的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前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出现RonT现象,常是出现心室颤动的先兆。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
5.低血压和休克
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脉细而快、尿量减少(<20ml/h)等,则为休克表现。
6.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梗死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发生率约为32%~48%。
以上是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的一些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