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原因包括HPV病毒感染、局部炎症长期刺激,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具体如下:
1、HPV病毒感染
当人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后,可定植于皮肤黏膜处,导致鳞状上皮增生,引发相关病变。
部分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有自行恢复的可能,无需过于担心,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定期去医院复查即可;对于感染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咪喹莫特、干扰素、氟尿嘧啶等药物进行治疗,起到调节免疫、促进疣体脱落的作用;如果局部症状明显,或恶变风险较高,可以考虑采取手术切除治疗。
2、局部炎症长期刺激
比如阴道炎、宫颈炎等,持续受到炎症刺激,可导致鳞状上皮异常增生,也会引起相关异常情况。
平时应注意病变周围皮肤的清洁、卫生,保持皮肤干燥,尽量穿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和摩擦,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防止免疫力下降,进一步加重病情。患者应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若是细菌感染导致,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起到消炎的作用;若伴有真菌感染,可以遵医嘱使用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等抗真菌药进行治疗,起到抑制真菌繁殖的作用。对于症状明显、难以改善或恶变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比如宫颈锥切术、子宫切除术等。
出现阴道异常流血、阴道异常排液等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病情延误。通过治疗后通常可以改善,无需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