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明确的致癌因素,可导致胃黏膜炎症、萎缩、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发生,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幽门螺杆菌是明确的致癌因素。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炎症、萎缩、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其产生的细胞毒素和酶类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炎症反应和胃黏膜损伤。长期的炎症刺激和修复过程可能促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和异常增生,进而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其他胃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胃食管反流病、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因此,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应予以重视并及时进行根除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对于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化生、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患者,以及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高危人群,更应积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根除治疗。根除治疗通常采用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疗程为10~14天。
总之,幽门螺杆菌是明确的致癌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预防胃癌和其他胃部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戒烟限酒、减少高盐和腌制食品的摄入等,也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