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促进溃疡愈合和降低复发率,其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等机制导致溃疡形成,检测和根除治疗对高危人群有益。
幽门螺旋杆菌与溃疡病有密切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约90%-95%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80%的胃溃疡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促进溃疡愈合和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从而形成溃疡。此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机制加重胃黏膜损伤,促进溃疡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胃镜检查发现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考虑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应及时进行根除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铋剂,疗程为10-14天。
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但根除治疗后仍有复发的可能。此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可能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品,以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
总之,幽门螺旋杆菌与溃疡病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于溃疡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有相关症状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