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好发于哺乳期女性,高危人群包括哺乳期、乳头发育不良等,病因包括乳汁淤积和细菌感染,症状有乳房疼痛、红肿、乳头溢液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包括正确哺乳、注意乳房卫生等。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好发于哺乳期女性,以下是关于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一些信息:
1.高危人群:
哺乳期女性:尤其是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其发病率可高达2%~4%。
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内陷、乳头损伤者:这类人群容易导致乳头损伤,使细菌通过乳头逆行感染乳腺导管,引发炎症。
有急性乳腺炎病史者:既往有过急性乳腺炎病史的患者,其再次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免疫力低下者: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其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细菌,引发乳腺炎。
2.病因:
乳汁淤积:哺乳期妇女若未能及时排空乳房,导致乳汁淤积,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乳头破损、皲裂处进入乳腺导管,引发感染。
3.症状:
乳房疼痛:乳房出现明显的疼痛,呈搏动性疼痛或刺痛,可能会放射至腋窝或肩部。
乳房红肿:乳房局部皮肤发红、肿胀,严重时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乳头溢液:乳头可能会有脓液排出,有时还会伴有异味。
4.诊断:
临床症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帮助判断是否有炎症存在。
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成像等,可帮助了解乳腺的情况。
5.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停止哺乳、排空乳汁、局部冷敷等。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脓肿形成,需要进行手术切开引流。
6.预防:
正确哺乳:保持乳头清洁,避免婴儿含乳头睡觉,每次哺乳应尽量将乳汁排空。
注意乳房卫生:哺乳期妇女应经常清洗乳头,保持乳房清洁。
避免乳头损伤:避免婴儿咬伤乳头,如有乳头破损应及时治疗。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哺乳期妇女应密切关注乳房健康,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