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多发于0-5岁的婴幼儿,可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主要表现为胃肠道、肠道外、哭闹不安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有调整饮食、补充乳糖酶、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多发于0-5岁的婴幼儿。其症状主要表现为:
1.胃肠道症状:腹胀、肠鸣、腹痛、腹泻,大便酸臭,泡沫便,蛋花样便,水样便。
2.肠道外症状:吐奶、厌奶、恶心、干呕、食欲不振、过敏、湿疹、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等。
3.哭闹不安:宝宝肠绞痛,排便或放屁前哭闹不止,排气多,放屁崩屎。
乳糖不耐受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
1.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常为染色体或基因突变所致,较为少见。
2.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多由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免疫性疾病等引起,较为常见。
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治疗,主要有以下方法:
1.调整饮食:减少或避免食用含乳糖的食物或乳制品,代之以无乳糖或低乳糖的食物或乳制品。
2.补充乳糖酶:在进食含乳糖的食物或乳制品前,口服乳糖酶,以帮助消化乳糖。
3.药物治疗: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益生菌,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乳糖消化吸收。
4.中医治疗:如推拿、按摩等,可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应注意观察宝宝的症状变化,如有必要,及时就医。
总之,乳糖不耐受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