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在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主要病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医疗操作因素和病原体因素。
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在入院48小时后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其主要病因包括:
1.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
基础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肺部防御功能下降,容易感染肺炎。
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容易发生感染。
卧床:长期卧床的患者,肺部容易积聚分泌物,导致感染。
2.医疗操作因素:
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导尿等,破坏了呼吸道的屏障功能,使细菌容易进入肺部。
抗菌药物的使用: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菌群失调,使耐药菌滋生,增加感染的机会。
病房环境:医院病房内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导致细菌传播。
3.病原体因素:
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常见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体。
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
真菌:念珠菌、曲霉等真菌也可导致院内获得性肺炎。
总之,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因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情况、医疗操作和病原体等因素。预防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关键是加强患者的护理和管理,严格遵守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如手卫生、病房消毒、无菌操作等。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使用免疫调节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