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产后或流产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性传播疾病感染等。其主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异常、发热等。检查方法包括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病原体培养等。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盆腔炎的关键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以下是关于盆腔炎的一些信息:
1.病因: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产后或流产后身体虚弱,宫颈口尚未完全关闭,此时如果有细菌入侵,容易引起感染。
经期卫生不良: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剥脱,宫腔内血窦开放,并有凝血块存在,这是细菌滋生的良好条件。如果在经期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卫生巾或有性生活,就会给细菌提供逆行感染的机会,导致盆腔炎。
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最常见的是阑尾炎、腹膜炎时,由于它们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以通过直接蔓延,引起女性盆腔炎症。患慢性宫颈炎时,炎症也可通过淋巴循环,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环、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术后感染。
性传播疾病感染: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导致盆腔炎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沙眼衣原体导致的盆腔炎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2.症状:
下腹部疼痛:通常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
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呈脓性,有异味。
月经异常: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发热:如果病情严重,可能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
3.检查:
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子宫压痛、双侧附件区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提示白细胞升高。
B超检查:可了解盆腔内有无积液。
病原体培养: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4.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输卵管卵巢脓肿切除术。
5.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经期避免性生活。
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
总之,盆腔炎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如果出现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女性朋友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生殖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预防盆腔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