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的诱发因素主要有呼吸道感染、擤鼻涕方法不正确、游泳、呼吸道传染病、喂奶不当、鼓膜穿孔、腺样体肥大等,儿童的发病率较高。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其诱发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等,病毒或细菌可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炎症。
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病原体通过咽鼓管感染中耳。
2.擤鼻涕方法不正确:
擤鼻涕时过于用力,可能导致鼻涕中的细菌或病毒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同时擤两侧鼻子,也可能使鼻涕进入中耳。
3.游泳:
游泳时,污水进入外耳道,如果没有及时清理或消毒,可能引发中耳炎。
呛水时,水通过鼻咽部进入中耳,也可能导致感染。
4.呼吸道传染病:
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这些疾病可通过飞沫传播,病原体进入鼻咽部后,可经咽鼓管感染中耳。
5.喂奶不当:
平卧喂奶时,乳汁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感染。
人工喂养时,奶嘴开口过大,或婴儿边哭边吃奶,也可能使乳汁呛入中耳。
6.鼓膜穿孔:
鼓膜是中耳的一道屏障,穿孔后,外界的细菌、病毒等容易进入中耳,引发感染。
鼓膜穿孔还可能由于外伤、中耳炎等原因导致。
7.其他:
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可导致咽鼓管堵塞,使中耳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发感染。
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也可能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咽鼓管较短、宽且平直,呈水平位,故咽部感染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此外,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感染急性中耳炎。
对于急性中耳炎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涕、游泳时呛水等。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正确护理,避免呼吸道感染,预防急性中耳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