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季腹泻,好发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预防关键是注意个人卫生,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急性胃肠炎,好发于秋季,故又称为秋季腹泻。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感染后一般1至3天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量多,一般5至10次/天,重者超过20次/天。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轮状病毒肠炎可导致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轮状病毒肠炎,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1.诊断
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粪便检查。患儿常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粪便为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粪便检查常可见大量脂肪球和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此外,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阳性可明确诊断。
2.治疗
轮状病毒肠炎一般为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对症治疗,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轻、中度脱水的患儿,可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对于中、重度脱水的患儿,需要静脉补液纠正脱水。此外,可给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如果患儿有发热、呕吐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3.预防
轮状病毒肠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因此,预防轮状病毒肠炎的关键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饮食卫生。此外,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肠炎的有效措施。
4.注意事项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在腹泻期间,应注意饮食调整,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汤、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应注意患儿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发生尿布疹。
总之,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胃肠炎,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调整。此外,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肠炎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