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适当多吃咸食、多喝水多运动,老年人低血压危害大,孕妇低血压需重视,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即为低血压。
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低血压是血压由正常水平或较高的水平突然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晕厥与休克两大类临床综合征。慢性低血压又分为体质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继发性低血压。无论哪一种低血压病人,都可以适当多吃些咸一点的食品,因为盐能使血压上升。每天多喝水、多运动能增加血容量,还可吃些桂圆肉、大枣、红小豆等,不但能增加营养,还有利于纠正低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低血压的危害性比年轻人更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老年人群中低血压的发病率较高。老年人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有:1.药物的副作用,如服用降压药、抗抑郁药等;2.心脏功能减退,心脏泵血功能下降;3.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变硬,血管阻力增加;4.其他疾病的影响,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老年人低血压可导致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一旦发现低血压,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孕妇低血压也需要引起重视。孕妇低血压可能会导致胎儿缺氧、发育迟缓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危及胎儿的生命。孕妇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有:1.孕期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2.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3.孕妇营养不良、贫血等。孕妇低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1.合理饮食,增加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铁、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2.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3.避免久站或久坐,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4.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贫血、低血压等疾病。
总之,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低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的调整,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