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蛲虫病的治疗需综合用药、局部治疗、注意卫生和预防再感染四个方面,具体包括使用甲苯达唑、恩波吡维铵、噻嘧啶等药物,使用蛲虫药膏、百部酊等药物,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晒消毒等,同时要注意家庭内的交叉感染。
幼儿蛲虫病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肠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夜间肛门及会阴部瘙痒为主要特征。治疗幼儿蛲虫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
甲苯达唑:是治疗蛲虫病的首选药物,可口服。连服7天为一疗程。服药后一般无不良反应,但偶可引起恶心、呕吐。
恩波吡维铵:为广谱驱虫药,对肠道寄生虫均有驱虫作用,尤其对蛲虫的疗效高。睡前顿服,一次即可。
噻嘧啶:广谱驱虫药,可口服。连服7天为一疗程。偶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
2.局部治疗:
蛲虫药膏:睡前将药膏挤入肛门内,连用7天。可杀虫止痒,用于治疗蛲虫病。
百部酊:用百部30g,加水500ml,煎至100ml,睡前用温肥皂水洗净肛门周围皮肤,再用百部酊涂于肛周及肛门内,连用7天。可杀虫止痒,用于治疗蛲虫病。
3.注意个人卫生: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
每天清洗肛门,换下的内裤、被褥等要用开水烫洗,太阳下暴晒。
玩具、文具等要定期消毒。
4.预防再感染:
治疗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同时要注意家庭内的交叉感染,患儿的衣物、玩具、被褥等要与家人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对患儿进行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药物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家长不可自行给孩子用药。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