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穿孔的常见病因包括胃溃疡、药物、应激、胃十二指肠溃疡等,主要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膜炎体征等,诊断方法有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滥用药物、注意饮食、缓解压力等。
急性胃穿孔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介绍急性胃穿孔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一、病因
1.胃溃疡:胃溃疡是导致急性胃穿孔的最常见原因。胃溃疡会导致胃壁的黏膜层和肌层破裂,胃酸和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2.药物: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溃疡和穿孔。
3.应激:严重的疾病、手术、创伤等应激情况,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缺血,从而引发穿孔。
4.胃十二指肠溃疡:除胃溃疡外,胃十二指肠溃疡也可能导致急性胃穿孔。
5.其他原因:胃癌、胃憩室、胃扭转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胃穿孔。
二、症状
1.腹痛: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多位于上腹部,呈刀割样或烧灼样。
2.恶心、呕吐:常伴有恶心、呕吐。
3.发热:穿孔后,胃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被吸收,可引起发热。
4.腹膜炎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
5.其他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症状。
三、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用药情况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了解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了解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是否升高。
4.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有助于诊断;腹部CT检查可更清楚地了解腹腔内的情况。
5.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对于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穿孔较小的患者。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炎症,促进穿孔愈合。
2.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穿孔较大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等。
五、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有胃溃疡等疾病,应积极治疗,避免病情进展。
2.避免滥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滥用NSAIDs等药物。
3.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应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4.缓解压力:学会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急性胃穿孔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应及时就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预防急性胃穿孔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应注意饮食、避免滥用药物、缓解压力等。